凭什么说女记者不如男记者?

2020-07-23 17:31 播音主持指南 行业热议

提到女记者,你会想到什么?矫情?怕苦怕累?弱势群体?不专业?只适合做主播?

 

大部分人的印象中,一般重大的事件,突发现场都是男性记者冲锋向前,好像女记者扮演的是花边点缀的角色。更有人直呼:女记者,不过是花瓶般的存在。

 

那么问题来了,难道女记者真的不如男记者吗?

 

01

记者中“女多男少”?

 

经常有人发现这样的现象:在很多会议的现场,发现到场媒体大部分都是女记者。

 

相关数据调查也显示,在我国持证记者中,女性记者多于男性记者。2018年6月19日,中国记协发布《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17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共有231564人持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放的具有采访资质的新闻记者证。其中,相比2016年,男性记者占比有所下降。

 

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12月31日,在新闻记者中,男性119483人,占51.60%;女性112081人,占48.40%。据《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16年)》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12月31日,在新闻记者中,男性117443人,占52.45%;女性106482人,占47.55%。

 

02

女记者业务能力不如男记者?

 

无论是之前灾后女记者采访时打伞被停职,还是疫情期间因为“嬉皮笑脸”采访钟南山院士而引发重大争议的女记者,这些都让大多数人直接对女记者的业务能力出现了质疑。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每当台风、地震、洪水等突发性灾害来临时,冲锋陷阵的总是男记者。各大新闻的记者类似报道也总是男记者占据相关头条。男记者在大家的心目中的一直是一个冲击在危险一线的勇士以及勇于揭露社会的阴暗面的正义者的形象。相比男记者,女记者的报道则更为生活化和日常化。女记者们自主选择话题时,报道的也多是一些人物通讯、老百姓的市井故事和家庭生活相关的选题。

 

 

这些能反映女记者的业务能力低人一等吗?大众所见并非全貌。

 

一篇好的报道的背后离不开充分的采访。大数据显示,女性在与人交往时具有先天优势,表现在记者工作中就是易与采访对象沟通。她们通常比男性记者更加善解人意、善于倾听。

 

女性从事文字工作时,大多内心丰富,笔端常带感情。她们表达流畅、细腻,文字优美,带给人极大的阅读美感。与女性记者相比,男性记者通常的技能突出表现在揭露社会阴暗面的勇气、斗争性和知识面上,相较之下逻辑思维也会更缜密和理性。除此之外,男性的身体素质通常更强一些,所以在一些风险较大的突发性灾难报道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多为男性记者。

 

03

巾帼不让须眉  女记者也能乘风破浪

 

 

如果你还依然给女记者扣上“业务能力不足,只会报道日常选题”的帽子,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巾帼不让须眉的例子从来不在少数,这些女记者们早已将不输男性的英勇与果敢发挥的淋漓尽致。过去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

 

张郁廉,中国第一位战地女记者。卢沟桥事变以后,加入汉口苏联塔斯通讯社上班。奔赴枪林弹雨的国军旅部,在炮火声中采访覃异之,听取并记录他对前线战况的分析与讲解;台儿庄战役大捷,第二天立即到达现场,进行报道。将生死置之度外,将个人安危不顾,只为追求事实真相,只为给大众一个真相。

 

每逢重大台风时,一线报道的记者们都会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去年的最强台风“利奇马”刷屏时,一位来自新京报的“重量级”男记者也迅速登上热搜,被网友称为“台风中最稳的记者”。

 

在台风中,除了体重占优势的男记者之外,女记者们正成为报道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利奇马登陆后,许许多多的女记者都冲到了一线进行跟踪报道。虽然体重不占优势,甚至因为风力太大站不稳,但无论在危险的灾难现场还是救助站里,女记者都是报道的中坚力量。

 

 

除了台风的第一现场,还有地震、海拔高达几千米的边境,甚至惊悚陡峭的悬崖峭壁......以及今年的蔓延的疫情中,都留下了女记者们的一个个身影。

 

新时代的女记者,抗得了洪水,挡得住台风,不畏惧地震,上的了高原......在各种艰险时刻抗争在一线,乘风破浪、驰骋沙场,为人民群众带来最直接的报道与揭露真相,这足以打消记者行业“女不如男”的论调。

 

04

首先是记者,然后才是女记者

 

站在岗位上,她们是一群伸张正义、忠肝艺胆的记者;走在大街上,她们有血有肉,是一个个市井里的平凡女性。

 

在记者的定义中,记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代替广大的民众前往事情发生的现场,或是接触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并将事情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义,透过报导呈现于大众媒体之上。当中并没有规定以怎样一种方式去采访,但不同的记者呈现给公众的是不同的形象。

 

不管是女记者还是男记者,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上都存在出现问题的情况,但我们不能因为部分而否认全部,不能因为个例的问题,就否定整个女记者群体的付出。这一点不需要我们去评判,人心中自然有一杆秤。

 

对于女记者,不能只看到女字,更多的我们要看到记者二字,不是女记者怎么怎么了,而是记者怎么怎么了。女性只是一个性别,不妨碍对中国新闻行业做出贡献,也不妨碍为人民大众发声。不管是什么原因,无论男记者、女记者,他们都爱着这个职业,肩上扛着责任,笔下期望也高。

 

当下的女记者们不仅面临行业生存困境,还承担着性别带来的压力和负担。如何做到增强她们的职业认同感和工作满意度,也是整个媒体行业需要共同关注和致力的问题。

 

你最喜欢的采访型主持人是谁?

 

☻ 

本文来源:网络 侵删

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