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韵: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是如何炼成的?

2020-08-27 15:56 中国播音主持网 行业热议

 

我们都希望这个世界明天可以比今天更美好一点点,而其中美好的一个很重要的填充部分就是善。这不是一个人的善、不是一群人的善、而是每一个人的善。毕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这是2019年邹韵在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上的发言之一。
  
2010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邹韵,走上了一条看似平凡且充满挑战的路。她曾两次参加CCTV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在第一次参加比赛的时候甚至都没有进入决赛,邹韵告诉自己,目标可以设定,绝不会把名次看成所有。一年之后,她第二次踏进了CCTV英语大学生演讲的比赛,最终收获了第二名的成绩,可对她来说也没有能收获到能做同声传译的梦想。但却歪打正着开始走上了媒体人的道路,9年的时间,她用实力向国际证明了中国的声音与力量。
中美元首首次庄园会晤、美国总统大选、医保法案裁决、二十国集团峰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进口博览会、纽约时报广场新年庆典等都是邹韵曾经的主战场。她曾专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美国交通部部长赵小兰、诺贝尔经济学家罗伯特 席勒等重量级嘉宾。
 
在美国遭遇飓风灾害的时候,在面临着现场断电、断水、断信号的时候,在处处面临着风险的时候,邹韵站在又冷又深的水坑里与康辉连线。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时候,邹韵在凌晨就抵达现场,时刻做好报道的准备,随时启动第二天的工作状态,而此时此刻的邹韵,正披着一件外套在寒风中休息。
 
在央视主持人大赛半决赛中,邹韵更是让“走出去”的采访活灵活现,从舞台上的金黄色的水稻到让全部的观众都熟知这些水稻是袁隆平团队在非洲所种植的,再到最后邹韵蹲下身子问道袁隆平:“您为什么要在非洲种植杂交水稻?”袁隆平说:“造福世界人民,是我的毕生愿望之一。”
 
“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可能都曾经吃过袁隆平院士的米,这些水稻不光让我们牢牢地把饭碗端在了自己的手里,更让中国从一个世界粮食救援的接收者到国际粮食安全的保卫者,这是一群人的努力,是几代人的坚持,更是一个国家的担当。” 
在邹韵工作几年后,为了学习更加成熟的理论知识与知识储备,她拿到了剑桥大学的offer和商学院的奖学金后,又获得了教育部国家基金委公派奖学金。邹韵说过:“班里所有的同学,每个人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与过人之处。好的学习环境和优秀的同学就是潜移默化的形成。”这也是我们最为佩服的,潜移默化中自己在努力的变成更好的人。
 
其实相信很多观众在邹韵登上央视主持人大赛前就熟知她,事实上也是如此。9年的时间,她出现在央视新闻中的次数多到数不过来。《新闻联播》《新闻30分》《新闻直播间》......她经常与康辉、白岩松等知名主持人同框,却很少有人看到她的身影。
 
在总决赛的舞台上,邹韵说:“有人说,站在这个舞台,主持人大赛的舞台,需要一种气,那就是底气。我也很认真的想过,我的底气到底来自于哪儿?因为我不属于那种站在台上特别打眼的人,我也不是科班出身。但是我想我的底气可能来自于,在过去的九年里,我的报道是我一条一条跑出来,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编出来,一场直播一场直播完成出来的。生命见证过多少真实,付出过怎样的努力,我希望就会有怎样的底气。”邹韵的精彩表现,让许多评委及在场观众为其的表现点赞,也向我们展示了所有在奋斗的年轻人,只要心中有梦,脚踏实地,为自己的追求付出自己的汗水,最终都会抵达心中的目的地。
 
看到邹韵,你不自觉会想到苏轼的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每一本书都没有白读、每一步都没有白走,不需要刻意装扮,就会散发由内而外的气质和光彩。
 
 
最后还是想把邹韵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在传播学里,有这样一句话叫作,“新闻是历史的第一卷手稿”,我想在这个手稿里面,事实的部分可以交给记者和其他的人来处理。而在理的部分,应该由主持人来去升华,因为这样,才可以让这本厚厚的书,更加地深邃,更加地丰富,更加地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