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5日 新闻和报纸摘要音频及文稿(打卡有礼)

2021-04-15 18:06 播音主持指南 报纸摘要

 

各位听众,早上好!今天是4月15日,星期四,农历三月初四。北京多云转晴,28℃到8℃。以下是内容提要:

 

习近平接受外国新任驻华大使递交国书;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栗战书主持召开黄河保护立法座谈会;
 
汪洋在内蒙古调研;
 
系列报道《我们的十四五》15日推出《推进生态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新西藏》;
 
生物安全法15日施行,构建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保障国家安全;
 
太平洋岛国论坛呼吁日本重新考虑排放核废水入海;
 
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加深英国“种族差距”,非洲裔年轻人失业率攀升到35%;
 

以下是详细内容:

 

习近平接受外国新任驻华大使递交国书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14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接受29国新任驻华大使递交国书。
 
4月的北京,春光明媚。人民大会堂北门外,礼兵整齐分列两侧,号手吹响号角,迎接使节们到来。
 
使节们沿汉白玉台阶拾级而上,在巨幅壁画《江山如此多娇》前,依次向习近平递呈国书,并转达各国领导人对习近平主席的亲切问候。
 
他们是:阿富汗驻华大使卡伊姆、希腊驻华大使伊利奥普洛斯、波黑驻华大使布克维奇、马达加斯加驻华大使罗班松、意大利驻华大使方澜意、东帝汶驻华大使桑托斯、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驻华大使西瓦斯、苏丹驻华大使加法尔、毛里求斯驻华大使王纯万、尼泊尔驻华大使潘迪、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哈克、摩尔多瓦驻华大使贝拉基什、丹麦驻华大使马磊、比利时驻华大使高洋、阿曼驻华大使纳赛尔、冈比亚驻华大使康蒂、塔吉克斯坦驻华大使萨义德佐达、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委内瑞拉驻华大使普拉森西亚、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南非驻华大使谢胜文、斯里兰卡驻华大使科霍纳、白俄罗斯驻华大使尤里、爱尔兰驻华大使安黛文、以色列驻华大使潘绮瑞、几内亚比绍驻华大使恩巴洛、朝鲜驻华大使李龙男、伊拉克驻华大使赛义德、阿根廷驻华大使牛望道。联合国系统新任驻华协调员常启德递交委任书。
 
习近平同他们集体合影并发表讲话。
 
习近平请使节们转达对各国领导人的良好祝愿。习近平指出,过去一年,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同舟共济、共抗新冠肺炎疫情,谱写了国际友好合作新篇章。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中国将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今年也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中方愿同各国一道,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坚定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北京冬奥会明年举行。我们有信心在各方积极支持和参与下,克服疫情影响,办成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习近平强调,中国人民历来珍视友谊、爱好和平,愿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同各国人民深化友谊、增进互信、扩大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希望使节们为推动双边关系发展和联合国同中国合作作出积极贡献。
 
王毅参加上述活动。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草案)》,为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和促进公平竞争提供法治保障。
 
会议指出,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至关重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近年来通过商事制度等改革,市场主体“十三五”期间新增6000多万户,增强了经济活力和韧性,促进了大量就业。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把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尤其要完善市场主体登记管理这一基础性制度。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草案)》,为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促进创业创新、维护市场秩序提供法治保障。草案整合已出台的关于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行政法规,对在我国境内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登记管理作出统一规定。主要包括:(1)提升登记便利度。推行一次办、限时办、网上办、异地可办。对申请材料符合法定要求的应予当场登记;不能当场登记的,一般应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登记。电子与纸质营业执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2)精简申请材料。登记机关能够通过政务信息共享平台获取的信息,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供。(3)为推动解决“注销难”,规定市场主体未发生或已清偿债权债务、职工工资、社保费用、应缴税款等,书面承诺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并按规定公示的,可按简易程序办理注销,个体工商户无需公示。(4)为降低市场主体维持成本,设立歇业制度。因自然灾害、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造成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可自主决定在一定时期内歇业并向登记机关备案。(5)明确诚信和监管要求。市场主体对提交材料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负责,并按规定公示年度报告等信息。对提交虚假材料或有其他欺诈行为的,撤销其市场主体登记,直接责任人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登记。登记机关根据市场主体信用状况分类监管,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对登记事项进行监督检查。(6)明确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增强处罚针对性,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维护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栗战书主持召开黄河保护立法座谈会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13日在陕西西安主持召开黄河保护立法座谈会时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凝聚立法共识,加快立法进程,制定一部保护黄河的良法、促进发展的善法、造福人民的好法。
 
栗战书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和遵循。黄河保护立法要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把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体现到法律条文中,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黄河保护治理的政策、机制、制度予以立法确认。
 
栗战书强调,黄河保护立法要围绕水这条线和流域这个面,为自然生态的永久平衡、为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为人民群众的永世安宁提供法律支持。一是突出生态保护修复,二是突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三是突出全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四是突出污染系统治理,五是突出水沙调控这个重点,六是突出流域生态环境风险管控。
 
栗战书指出,黄河保护立法要始终强调两点:一是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治理,一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主基调是保护和治理。传承保护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在法律中加强对黄河文化的传承保护。
 
栗战书还就黄河保护立法在陕西进行了调研,听取意见建议。
 

汪洋在内蒙古调研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调研。他强调,要完整准确理解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牢牢扭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着力解决民族领域深层次问题,呵护好“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
 
12日至14日,汪洋率调研组来到内蒙古,分成4个小组,赴呼和浩特、包头、通辽、锡林郭勒等地,深入党政机关、城市社区、农村牧区、各类学校、科研机构、文化单位,与各级干部、专家学者、各族群众进行“1对1”访谈,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方面意见建议。汪洋指出,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最大背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要深化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的研究,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时刻牢记我们的辽阔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深刻认识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客观评价各民族的历史贡献和历史人物的作用。要正确把握民族意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促进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要加快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扎实做好国家统编教材推行使用工作,让各族群众更好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就业能力和融入现代社会。
 
汪洋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具有强大生命力。所有民族自治地方都是党领导下的地方,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地方。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必须以确保国家宪法法律和政令实施为前提,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性。要与时俱进对民族政策进行梳理评估和调整完善,坚持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慎重稳进。
 
尤权陪同调研。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实践”专题宣介会在杭州举行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共浙江省委共同主办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实践”专题宣介会14日在杭州举行。70多个国家的近400名政党代表和部分国家驻华使节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了宣介会。
 
宣介会以“一张蓝图绘到底”为主题,深入宣介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的奋斗历程,重点展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思想,领导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与会代表高度评价中国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并表示,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发展格局不仅有利于中国实现新的更大发展,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

 

【我们的十四五】推进生态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新西藏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十四五”期间,西藏自治区将加快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规划编制为抓手,全力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推动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
 
雅鲁藏布江山南段南岸,清晨的阳光照进成片的树林中。70多岁的老巡护员达瓦坚参来到自己长年管护的林地里巡逻。过去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两岸土质以沙壤为主,夏天干旱,冬春两季风沙大。上世纪80年代,山南市乃东、扎囊等四县开始建设防护林。
 
达瓦坚参:我守林已经23年了,那时候的小树苗现在已经长大、成片了,不仅能挡风、挡沙、挡水,现在山上的野生动物也下到林子里,生态环境变得非常好了。
 
近年来山南市植树造林40.11万亩、封山育林17.62万亩、防沙治沙71.79万亩,创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一条长160多公里、面积为45万多亩的“百里生态走廊”成型,极大改善了雅江中游河谷地带的生态环境。
 
山南市林草局生态修复科科长洛桑索朗:我们选择的第一个是苗木上抓质量。第二个是管护上面,一分造九分管,雇佣了当地民工,进行每天浇水,树木的成活率上已经达到85%以上。
 
山南市“十四五”期间将以雅江两岸为重点,大力开展国土空间绿化行动和生态修复。
 
山南市政府副市长张福臣:我们将加大防沙治沙工作力度,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经果林种植,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如今,约占西藏全区45%的国土面积纳入了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处、总面积达41.22万平方公里。
 
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处长扎西多吉:“十四五”末,努力确保做到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45%,湿地保有率保持在68%,初步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做出了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战略部署。为贯彻落实好座谈会精神,今年西藏出台首部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性法规——《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并将于5月1日起施行。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李雪:“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围绕生态安全屏障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示范地、绿色发展试验地、自然保护样板地、生态富民先行地,围绕这个“五地”建设做好西藏自治区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规划编制,同时开展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创建工作。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残疾农民心怀大梦想 葫芦烙画铺就小康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在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有一个葫芦文化基地,当地不少残疾人在葫芦上烙画和雕刻,用一双巧手传承中国传统艺术,实现了人生价值,也过上了好生活。《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15日推出:《残疾农民心怀大梦想 葫芦烙画铺就小康路》。
 
葫芦文化基地建在黔西县岔白社区,工作室里,上千个形状各异的葫芦悬挂在半空中,散发着淡淡的木香味。
 
杨加云从一堆葫芦里精挑细选出一个。一会儿功夫,原本光秃秃的葫芦,被杨加云描上了一棵栩栩如生的大树。
 
杨加云:刚来的时候一点都不会。以前我在老家的时候,就是在家里面做点饭,放牛之类的。
 
基地里大部分是残疾人,杨加云是其中之一。20岁时,一场车祸使他的左腿严重受伤,丧失劳动能力的他,陷入了低谷。在一次就业培训中,他第一次接触到了葫芦烙画,人生轨迹开始转变。现在,杨加云靠着努力和悟性成了优秀的画手。
 
杨加云:现在不用什么图案之类的,就是自己的脑子里面怎么想就怎么做。
 
帮助杨加云找到方向的人,是李德华。他是杨加云的导师,也是葫芦文化基地的创始人。46岁的李德华出身贫困家庭,靠着亲戚帮衬学习美术,后来在昆明、贵阳艰难创业。2017年,带着在外打拼十几年的积累和为家乡做点事情的决心,李德华返乡创办了葫芦文化基地。
 
李德华:我自己是一个残疾人,自己走过这么一段路,知道现在的残疾人他们心里面需要什么。初衷我还是解决残疾人的就业。
 
此后,黔西县和对口帮扶黔西的广州市花都区也积极扶持葫芦文化基地,帮助他们配备先进工具,解决资金困难,打开销路。
 
黔西县对广办常务副主任吴恒:借助东西部协作,带动残疾人群众能更加有效直接地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工程里面来,乡村振兴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如今,葫芦文化基地,一年能卖出十几万个葫芦。4年来,李德华见证了这些残疾人生活的变化,他说,还将努力让更多残疾人找到自己的幸福。
 
李德华:下一步,把我们地方的一些非遗的文化元素和我的葫芦嫁接起来以后走向市场,残疾人就业这一块肯定就会多起来。
 

生物安全法15日起施行 构建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保障国家安全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生物安全法15日开始施行,标志着我国生物安全进入依法治理的新阶段。
 
从非典到新冠肺炎,疫病危机之下,更显生物安全建设的重要性。生物安全法对“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作出专章规定。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于文轩指出,法律中的很多规定都吸收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实际经验,也为今后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于文轩:将疫情监测网络和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纳入国家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并对疫病防控的专业机构和有关部门的法定职责,以及其他法律主体的法定义务作出了规定。生物安全法还要求建立重大动植物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疫病防控能力建设,建立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网络。
 
生物安全法专设一章,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作出详细规定。于文轩分析,这些规定从三个方面加强相关安全规范。
 
于文轩:第一方面是对病原微生物本身实行分类管理。第二个方面是对于实验室的设立,要经过批准或者备案。第三个方面是对实验室活动的管理。
 
生物安全法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安全作出规定,明确了相应的责任及处罚。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表示,这填补了之前的法律空白。
 
秦天宝:生物技术谬用,它是生物安全中的风险的重要来源。生物安全法采用了一个风险预防的原则,就是说从源头的预防到过程的管制到事后的救济,它是对全过程、全链条的一种规制。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开展多种形式国家安全教育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15日是第6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连日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家安全教育,引导官兵进一步强化国家安全意识,提升维护军事安全的能力。
 
随着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响起,火箭军某部一场全要素装备拉动演练迅即展开。
 
时值第6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训练间歇,官兵们通过微演讲、微讨论、微辨析等形式开展国家安全教育。
 
保卫科干事马虎赛:把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到练兵备战中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现地教学,确保部队时刻保持高度戒备状态。
 
武警安徽总队宿州支队以军营开放日的形式,邀请驻地师生参观营区、观看军事课目演示、体验操控武器装备,提高大家的国防意识。
 
武警宿州支队政治工作处主任王光利:为驻地师生开展国防知识教育,促进了军地交流,营造了军民携手共筑国家安全的浓厚氛围。
 

香港《2021年完善选举制度(综合修订)条例草案》在立法会首读及二读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 14日,香港《2021年完善选举制度(综合修订)条例草案》提交立法会首读和二读。香港各界表示,坚定支持完善香港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2021年完善选举制度(综合修订)条例草案》对完善香港选举制度进行系列修订,于4月13日刊宪,并于14日提交立法会进行首读和二读。香港特区政府表示将全力配合立法会的审议工作,争取早日通过条例草案,以开展接下来大量的选举筹备工作。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吴永嘉:首读是香港迎来了一个在选举制度或管治制度上的一个新的篇章,我相信通过了修订案以后,香港立法会往后的运作会顺畅很多。通过这个法律以后能有助于香港特区政府、有助于香港迈向一个更繁荣更稳定的将来。
-END-

☻ 

本文内容来源:央广网

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均归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