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零声母

2021-07-02 22:35 播音主持指南 训练课程

 

大家在看普通话或播音教材时可能会发现,有的教材写普通话有21个声母,也有教材说普通话有22个声母,后一种说法则是在21个辅音声母之外,加上了“零声母”。

 

 

有与没有

零声母音节,“零”可以理解为“没有”,顾名思义“零声母音节”就是没有声母的音节。这是从汉语音节“结构”的角度(理论)来说的,例如:安(ān)、音(yīn)都是没有辅音声母的音节。

 

从吐字发声的“动作”过程来说(实践),零声母音节虽然没有辅音声母,但开头的元音在实际发音中会变为带有辅音性质的半元音,声音和发音动作接近辅音。也就是说,从吐字归音的角度来说,零声母音节是有“声母”的,这个声母我们就叫“零声母”。

 

零声母一般分为两类,“非开口呼零声母”和“开口呼零声母”,分别具有不同发音方法。


非开口呼零声母

 

《汉语拼音方案》指出,i、u、ü开头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时,变为(或加上)yw。这也相当于从结构上增加了“声母”。

 

例如:演(yǎn)、云(yún)、五(wǔ)等发音时开头的元音都会带有轻微的摩擦,与辅音声母有类似的作用。其中,“演(iǎn)”中的“i”带有舌面的摩擦音,可以适当的提高舌位以增大气流的摩擦。而“五(wǔ)”中的“u”则带有双唇的浊擦音。

 

开口呼零声母

 

“开口呼零声母”例如按(àn)、儿(ér)、欧(ōu)等在书写时并没有像“非开口呼零声母”一样增加一个类似声母的标记y或w,但发音时同样会增加一个声母的发音动作。

 

开口呼零声母的发音方法通常有喉塞音、软腭通音、舌面浊擦音。

 

当咬字力度要求较大时,比如需要“强调”这个字,往往会采用“喉塞音”的方式,也就是发音时会有一个喉部闭拢、然后打开、气流冲出的过程,喉部呈爆破状态,有点像咳嗽前的喉部状态。

 

当咬字力度不大时,往往会采用软腭通音或舌面浊擦音的方式,也就是不再采用声带闭紧、突然打开的方式(喉塞音),而采用气流摩擦的方式。

 

其中“软腭通音”对气流的阻碍较小,是通过舌根向软腭接近,声带振动、气流通过间隙发出轻微的摩擦成声。“舌面浊擦音”则是相应增加开头元音有关舌位的肌肉紧张度,使舌面有适度的气流摩擦。

 

吃字

 

吐字不清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声母”无力,“零声母”则更容易因为出字力度不够而出现这个问题。

 

例如“委员会委员(wěi yuán)”、“发言人(fā yán rén)”等在发音时,如果“零声母”力度不够,就容易使字音粘连在一起,造成吃字。如“委员”uěi、üán开头的元音u、ü需要带有一定的摩擦。

 

为了达到较好的摩擦效果,可以“圆唇扁发”,圆唇音u、ü的唇形不要太圆,适当扁一些,利于气流的摩擦,也减小了唇的运动幅度,利于唇的敏捷。同时,也可以使u、ü的舌位适当提高,增加相应部位的紧张度,使之有适度的摩擦。

 

另外,如西安(xī'ān)、余额(yú'é)等不仅读的时候容易粘连吃字,书写的时候也容易出现两个字混淆成一个字的情况,因此书写时需要添加隔音符号。

 

☻ 
本文内容来源:播音缘(ID:boyin8)
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