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打挺松”,如何做好?

2021-10-16 22:18 播音主持指南 训练课程

“提打挺松”通常是指:提起颧肌、打开牙关、挺起软腭、放松下巴。

 

目的:使口腔开度比日常说话时大一些,状态积极一些。

 

“提颧肌、打牙关、挺软腭”是“向上”打开口腔。

 

“松下巴”是“向下”打开口腔。


变化的状态

 

“提打挺松”是为吐字服务的,不是摆造型“好看”的。

 

吐字过程中,口腔开度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提打挺松”也是一个变化的状态。正因为变化才是自然的、轻松的,而不是僵紧的。

 

比如“松下巴”,并不是“下巴”放在那儿不动才是松。相反,吐字时口腔的开闭必须靠“下巴”不断的运动,而只有“松”,“下巴”的运动才能“灵活”。

 

“挺软腭”也同样是变化的状态,发音时软腭就是在不断地挺起与放下。比如鼻音,只有“软腭”放下,让气流进入鼻腔才能产生鼻腔共鸣。非鼻音,则应适当挺起软腭,关闭鼻腔通路,但也不能太用力,以免挺起过高造成“音包字”,发声靠后。

 

“打牙关”是指加大上下后槽牙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如果固定不变,吐字就会变得不自然,还可能给人咬着牙说话的感觉。

 

“提颧肌”不是笑,更不是一直笑着播,只要颧肌稍有紧张的感觉就可以了。我们的面部表情、面部肌肉是随着情绪、语气在不断变化的。喜庆与沉痛的新闻,我们的面部表情必然是不一样的。不能因为“提颧肌”,面部肌肉就“僵”了,播啥都一个表情,这是不对的。

 

整体的状态

 

刚开始练习“提打挺松”或许都会有一个感觉,“提打挺”的向上与“松”的向下是一个矛盾的状态。比如“提颧肌”下巴就紧,“松下巴”颧肌就松。

 

这种感觉并不奇怪,口腔肌肉是一个整体,孤立的注意某一块肌肉的用力,产生的结果就是整体的不协调、不自然。

 

体会“提打挺松”之间的肌肉平衡的状态,能使提打挺松更轻松、更有效。

 

这个状态其实也不难体会,就是我们常说的“开口像半打哈欠”。注意“提、打、挺、松”四个部位,不要跟某一个部位去“较劲”,口腔开度依据每个字音的需要,用“半打哈欠”的状态轻松地打开。


舒服的状态

 

“提颧肌”会感觉“下巴紧”,往往也是因为太使劲做这个动作了。提拉嘴角,唇齿相依,“稍有”感觉,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而太刻意去用力会适得其反。

 

我们也可以通过发自内心的“积极”的精神面貌,来帮助体会比较自然的“提颧肌”的状态。

 

“下巴”用力的原因往往是“主动地在帮助咬字”,“松下巴”的关键在于让“下巴”的运动由“主动”变为“从动”。

 

比如,舌尖用力的音,舌根与下巴是松弛的“跟着”舌尖运动,这种状态我们会发现吐字更灵活、轻松了。

 

“半打哈欠”的状态可以让“牙关打开”,也可以让“软腭挺起”,这个状态要做好,很简单,就是你要“舒服”,不能太刻意地使劲去“打牙关”和“挺软腭”,一用力,就“紧”了。

 

其实这也是“从动”的状态,牙关是跟随着“字腹”拉开而打开的,而“字腹”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像“字头”一样用力,“字腹”口腔肌肉紧张度要均衡。

 

气、声、字

口腔是造“字”的地方,而“气”、“声”是造字的原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气”、“声”不太满足要求,口腔在造“字”的时候就会力不从心。这个时候“口腔控制”就会比较吃力,“提打挺松”也会难以做好。

 

如果“气”、“声”从容自如,口腔控制则会事半功倍,“提打挺松”只不过是轻松、简单的调节一下口腔的形状,让口腔共鸣更丰富而已。

 

本文内容来源:播音缘(ID:boyin8)

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