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冰,让一位老记者想说点什么......

2021-11-28 22:47 播音主持指南 行业热议

 

 

文|黑桃

 

“新闻理想,抵不过现实的残酷。”

 

01

 

最近火爆的央视记者王冰冰等一些记者的走红,记者素质怎么样无人讨论,都在讨论她们的长相,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看着最近火爆的2部剧,黑袍纠察队和半泽直树,媒体监督都起到了关键甚至决定性的作用,媒体的态度甚至决定着主角的命运,而这样的场面,在我们这儿,怕是不可能出现,我们的编剧们,也不敢这么写。

 

我国的媒体,我想大多数人的感受是官媒独大、自媒乱象丛生,整体质量走向两极,理性分析事实、探索背后真相的好新闻越来越少,水平不高的民生新闻和娱乐新闻到处都是,多了几分浮躁,少了几分新闻水平和人文关怀。

 

我,一个曾经的主流媒体从业者,想谈谈一点想法。

 

2017年有一篇题为《“杀死老记者”——中国当代最可怕的媒体病》的文章,触痛了无数媒体人的神经。

 

文章开头是前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的话:媒体行业应该靠积累 但中国记者只能吃青春饭。

 

如果 一位记者“奔四”了还在一线,就会被视为怪异、无能,本人也深以为耻。甚至根本不用等到四十,众多媒体人从业七八年后,就纷纷淡出,转行。

 

张力奋还举例,两会采访时,很多中国年轻记者除了工作以外,还会拉着人大代表拍照、追星,“像我们这种比较老派的记者,一方面看着他们玩的高兴,一方面觉得这好像不应该是记者做的事”。

 

年轻化我想并不是坏事,工作能力和年龄也不该完全划等号,但行业环境让有经验,有水平的老同志干不下去,我想,这个行业就病了。

 

 

02

 

我们的媒体环境,记者岁数一大就十分尴尬,就算你坚持所谓新闻理想,可你周围不断更新着年轻人,你岁数大了还跟他们一起出去跑新闻,换成是你你觉得尴尬么?虽然,大家都会客气地喊你一声老师。

 

而且晋升空间也极其有限,一个部门一个主任,下面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记者,再加上微薄的收入,行业的颓势,让年轻人更难在这个夕阳产业干下去。

 

优质的新闻需要记者每次采访积累的技巧和专业的知识,如果大家都吃青春饭,干个几年就走,整体行业水平下降也是无法避免的。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林美莲曾撰文说道,有一次,她参加了一个中日韩记者交流项目,发现中国记者年龄最小。年龄最小的中国记者和年龄最大的日本记者相差25岁。

 

日韩的记者都在40-60岁之间,而中国同行大多是20来岁。美英日等传媒业发达的国家白发记者非常常见。

 

我想,这个年龄段才是做记者的最好年纪,遇事不骄不躁、思想成熟深刻、行文拿捏有度。

 

 

03

 

在我曾所在的江苏省某电视台的教育频道,2020年每位记者的工资,是每月固定3500元,没有绩效,没有奖金,现在他们都是自己出去开个公司接私活,领导也不管,台里需要拍什么,他们回来拍一下,完成任务即可。

 

我曾经做过的一档帮助老百姓排忧解难的问政类栏目,虽说影响不算大,但也算在本地的老百姓眼中有点地位,后来新来的领导新官上任三把火,直接取消了这档栏目。

 

领导开会说,这档节目老是找其他机关单位的麻烦,他出去开会碰到其它部门的领导,经常被他们抱怨,搞得他很没面子。

 

当时我年轻又心直口快,直接在会上跟领导提意见说,媒体有重要的监督功能,你没事去找他,他才把你放心上,天天歌功颂德,一句坏话都不敢说,你还监督个P啊。

 

看着越来越温和的焦点访谈等节目和接连出走的同行,中国记者的地位这些年可以说一落千丈。

 

我并不崇拜西方的媒体,但我想,作为监督者,多少还是需要一些地位和尊重的,就像这些年我国一直在加强司法部门的权力和地位一样。

 

可惜,媒体监督四个字在我国多少已经荡然无存,加上这些年自媒体审核也逐步抓紧,治国靠微博这句玩笑话似乎越来越有道理了。

 

我曾经梦想当战地记者,后来想着做个调查记者也不错,后来都是拿着官方通稿改改,写完领导满意了再发,你开心我开心,犯得着去搞什么调查么?

 

敏感事件的采访,往往举步维艰,自己担着大风险不说,好不容易成文后,也难以通过主任、编辑部、总编的重重审核,压根发不出来,你写得再好、再深刻又有什么用呢,时间一长,你还变成了一个不受领导和同事欢迎的人。

 

周围的人都是,打个比方,富人看多了,穷人一眼都看不下去。经历了一个人出去跑,到吃闭门羹,到高级领导打他电话等等阶段后,我的朋友棱角逐渐变得光滑,绩效与平稳的人际关系成为工作的主旋律,主流媒体记者逐渐变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肥皂泡。

 

04

 

这些年,一些大的主流媒体都停刊倒闭,一些被完全收编,活着的大多惨淡经营。新闻理想,抵不过现实的残酷。

 

少部分媒体人靠着实力或者关系走上了管理岗,有的一部分转身做专家型记者,写评论、社论;还有一部分则静静熬到退休;而大多数老记者,则选择转型、创业,离开了这个行业。

 

图片、短视频等等形式不断衍生,各种媒体平台也是层出不穷,但我的朋友坚信,一篇好的文章是任何媒体形式的核心。

 

传统媒体从业者基本上是瞧不上外面的自媒体的,觉得那些都是野鸡,但提线木偶又有什么资格嘲笑自由的鸟儿呢?

 

时代在变,其实随着群众认知水平的提高和自媒体的发展,记者这一行业也在逐渐细分变得专业,财经,体育,娱乐等等。

 

新闻媒体是内容产业,和其他机关事业单位不一样,每天都要出新东西,不好混,也不能混。

 

05

 

传统媒体在走下坡路,自媒体这些年也因为盈利难等等原因大幅缩水,但高质量的内容产出,才是主流媒体和想认真想做下去的自媒体的成功之道,需要的正是有经验有水平的记者同志们。

 

即使有一些吃人血馒头,不顾当事人主观意愿,一心想冲业绩的想出名的记者存在,也不能掩盖大部分记者还是兢兢业业找新闻的事实。

 

别到了哪天,公知都臭了,敢说话的媒体都死绝了,麻烦事儿摊到自己头上,却没地方哭诉了。

 

媒体人要考虑的,是在糟糕的媒体环境下如何生存,留住高素质记者编辑,戴着镣铐勇敢跳舞,还能跳出精品;我们读者要做的,是提高鉴别真伪的能力,多关注优质媒体号,不造谣传谣,也敢正义直言,参与互动,共建良好的媒体环境。

 

谈谈你的看法吧?
☻ 
本文内容来源:风木叶(ID:fengmuye123)
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