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口水音?

2023-09-10 04:00 播音主持指南 训练课程

 

 

口水音,主要是由于我们说话时口腔中口水、小气泡、唇齿与舌间摩擦或黏连产生的杂音。我们口腔中有三大队唾液腺,分别是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说话时,舌头进行大量运动,会刺激到唾液腺,唾液腺会因此分泌唾液。

 

初学者录音时,很容易出现停顿、拖音的发音习惯,导致极易产生口水音。或者,基本功不够扎实,吐字归音不够准确、对于稿件不够熟悉;又或者距离话筒太近,表达不够自信,口腔状态不好都可能成为产生口水音的原因。
解决口水音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口腔湿度平衡,一个是口腔机能稳定
① 口腔湿度平衡:拥有对口水的掌控能力。
多一点口水会稀里哗啦,少一点口水会劈里啪啦。
只有口水刚刚好,才能声音纯净,杂音少。
看到这里,你可能想问了:不停喝水,不就能减少口水吗?
错误!
润嗓子多喝水,确实能够湿润口腔,但水和唾液成分不一样,喝水依然会打破适度平衡,口腔调节唾液分泌,口水音会更剧烈。
多喝水也不能去掉口水音,那么,不断咽口水呢?
一样错误!
咽口水后录音确实会变清晰,但是你的口腔依然会刺激唾液去分泌口水,打破口腔湿度平衡。
而且口腔过于干燥,发出的音也会变得奇怪。
正确的解决方法👇
录音前20-30分钟,啃一口苹果、吃一个草莓、或者一颗酸糖,让口腔湿度短期内迅速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② 口部机能稳定:让嘴巴变得灵活起来。
发音需要唇、齿、舌进行综合调动。
 
如果我们唇舌的力度过小,软趴趴的,说话时唇齿舌会互相挤压,造成不必要的摩擦,产生口水音。
解决方法👇
进行口部操训练(提、打、挺、松),保证口部能够足够打开和放松。
颠倒歌
太阳从东往西落,听我唱个顺序歌。
天上响雷轰隆隆,地上石头滚下坡。
江里鲤鱼不下蛋,山上骆驼不搭窝。
腊月寒冷打哆嗦,六月炎热直流汗。
妹照镜子手梳头,门外驴把口袋驮。
练习有关于d/t/l辅音的绕口令,坚持每天练习都会有显著效果。
以下具体分析口腔内状态导致的原因:
一、唇舌无力
说话时之所以咬字不清晰,其原因之一就是字头没咬准,唇舌成阻接触面积太大,引发口水音。
唇舌无力的表现是,当舌头运动时,舌体松散摊开,发声的动作不够干脆,就增加了舌体与口腔内壁的摩擦,吐字就变得模糊不清。
这种情况一般通过口部操中“唇部”与“舌部”的专项训练来提高唇舌的力量,发生时务必注意唇舌的“集中发力”,而舌体一般为“收势”。
二、整体用力
当整个口腔都在发力,不需要发力的部分也在用力,那么力就很难用到点子上。
比如很多仅需舌尖用力的声母(特别是翘舌音zhi、chi、shi和r),如果从舌根到舌尖整体紧张,不仅会导致发音不准确,舌部肌肉的紧张程度极有可能刺激唾液的分泌。
所以发音找准发力部分,十分重要。
三、“提打挺松”太刻意
当运用“提打挺松”的方法打开口腔时,太过程序化机械化,刻意保持固定不变的肌肉状态。这样不仅不能有效打开口腔,还会导致面部僵硬,从而产生口水音。
 “提打挺松”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动态变化的状态,我们要调整的是一个由内而外的积极状态,而不是僵化程序化的肌肉记忆模式。
四、口腔开度小
在讲汉语时,口腔开度小不是一个良好的说话习惯,我们汉语讲究的是字正腔圆,声调阴阳上去分明,而开口较小是日语的发声习惯。
当我们口腔没有打开时,舌头在口腔的运动空间小,与口腔壁产生接触摩擦,就会引发唾液的分泌导致口水音。
五、录音前吃东西。
为了帮助食物的咀嚼和消化,我们口腔会分泌大量的唾液濡湿食物。特别是酸性粘性的食物。
☻ 
本文内容来源:网络信息综合整理
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尹柏林,编审:清欢
 
粉丝群聊
添加客服微信号:byzc2003 →备注“入群”
设置星标
点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设置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