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观众喜爱,她曾站在桌子上、头顶天花板直播!

2024-06-28 13:28 中国播音主持网 行业热议
2019年9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之声正式开播,这是我国首个专门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播出的国家级电台频率。
 
也是在这一年,陈星进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为大湾区之声的一名播音员主持人。
 
5年来,大湾区之声及时传播中央权威声音,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展现“一流湾区、一流生活”的新气象、新面貌,助力香港、澳门同胞及时了解中央大政方针和国家发展战略,找准步调,抓住机遇,与内地同繁荣、共奋进,为推动“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提供强劲动力。
 
 
早上8点,陈星会在主播台前和湾区的朋友们共迎崭新的一天,通过电波向大家发出《湾区,早晨!》温暖而真诚的问候。
 
5年间,陈星播过新闻,主持过春晚分会场,当过记者,做过新媒体策划,“遇到新的挑战我都很愿意去尝试”。从一名“广播新兵”到广播、电视“双核”输出并参与多项新媒体创作的融合传播“多面手”,她和大湾区之声一起成长。
 
“何其有幸,能在总台的大舞台上追逐我的梦想。我相信‘凡走过必留痕迹’,每一段经历,都将会是成长的给养。”

谈大湾区之声开播

用最真诚的声音和大家沟通

记者:我记得大湾区之声是2019年9月1日早上7点正式开播的?
 
陈星:对。7点在总台央广的一楼大厅举办了启播仪式,不过我没在仪式现场,我在五楼的直播间。
 
7点启播推出的第一档节目就是《湾区,早晨!》。
 
首先是我的同事晓东开声:“走进大湾区,倾听新世界,大家早晨(粤语问候早安之意),这里是大湾区之声为您直播的《湾区,早晨!》,我是晓东。”
 
然后我接:“早晨,我是陈星。今天是9月1号,星期日。由今天开始,大湾区之声就正式亮相了!”
 
记者:也就是说,晓东和你是最先代表大湾区之声和听众打招呼的人?对这声招呼有哪些特别设计吗?
 
陈星:是的,我深感荣幸。至于设计,我没有刻意去设计技巧性的东西,我觉得真诚是第一位的,就是用自己最真诚的声音和大家沟通。
 
记者:《湾区,早晨!》是怎样的一档节目?
 
陈星:《湾区,早晨!》是大湾区之声的重点新闻节目,将重要时政、热点事件、民众关切等都融入其中。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说,他每天早上都听《湾区,早晨!》,因为可以听到中央的权威声音和丰富的大湾区资讯,在整个大湾区广播中独此一家,他非常喜欢且十分需要。

谈播音

找到符合总台标准的

粤语新闻播音方法

记者:大湾区之声都是粤语播出吗?
 
陈星:以粤语播出为主,也有部分重点节目是粤语主持人和普通话主持人一起主持播出。粤语播出是为了贴近大湾区受众的收听习惯,便于大家理解和接受一些信息,但同时大家都知道,学好普通话、提升普通话应用能力非常重要,可以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记者:有哪些心得可以分享?
 
陈星:在确保信息传达精准无歧义的前提下,我们会充分运用粤语本身的音调特色,找到符合总台标准的粤语新闻,尤其是时政新闻的播音方法,做到大气亲和。
 
而紧贴涉港热点事件发声的《大湾区之声热评》,语言犀利生动,播音风格则平实有力,通过紧扣内容的语言节奏,形成掷地有声的力量感。有意思的是,最近我听香港媒体的新闻,发现他们有些词也开始采用我们大湾区之声的发音了。

谈重大活动

站在桌子上、头顶天花板直播

记者:大湾区之声开播仅一个月,你就参加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要直播,当时心情是怎样的?
 
陈星:这是大湾区之声第一次用粤语直播国庆盛典,能够第一时间通过亲切乡音和港澳同胞共享祖国发展的荣光,我感到特别幸运、激动。80多页稿子,3个多小时的直播,主播开麦之后,其他人就都不能出声了,现场同事只能通过比划给我提示,最后顺利完成,离不开大家的团结协作。
 
记者:5年来,大湾区之声见证、记录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哪些报道令你印象深刻?
 
陈星:有很多难忘的经历。比如2019年,大湾区之声在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全程直播了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当时给我们安排的媒体直播间是会场内的一个玻璃房。直播前一天我们去看场地时,一切都好,透过玻璃墙可以看见主席台的活动区。但是当天早上再去,玻璃墙外竟然多出了一个音响台子,正好挡住我们的视线。同事们急中生智,推了一张桌子过来,让我和搭档站上去,这才让我俩能看见会场内的景象,导播则听我们的气口,控制转播音响大小。那天我和搭档全程就是这么站在桌子上、头顶天花板直播的。

谈成长

我们会更好,能做彼此的桥

记者:你是主持人同时也是制作人,很多“出圈”的新媒体产品,你是幕后“推手”之一,比如融合普通话和闽南话的《我们同唱一首歌》、总台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主题歌曲《我们会更好》……怎么想到要做这样一些歌曲?
 
陈星:音乐有着独特的感召力和穿透力,好的音乐作品,抚慰心灵的力量是巨大的。其实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音乐为媒,乡音为介”。大家注意到没有?大湾区之声的开始曲是广东音乐《彩云追月》,明月千里寄相思,当你打开收音机,熟悉的旋律响起,那份共情与共鸣就狠狠袭上心头,诉说着我们是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骨肉同胞。
 
记者:大湾区之声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全媒体新型广播”,5年来在媒体融合传播方面也做了不少尝试吧?
 
陈星:5年来,我们以“做好广播,不唯广播”为目标,大力发展新媒体,短视频、主题歌曲、互动广播剧等各种尝试都有。《大湾区之声热评》也非常有代表性,产品以音频、视频、图文等全媒体形态发布,数百家媒体转引转载,有7种外语版本在全球推送,有力有效地服务对港工作大局。去年大湾区之声矩阵粉丝量突破800万,总阅读量超25亿次,今年我们又推出了使用“三维菁彩声”制作的系列竖屏微视频《勇立潮头大湾区》,并开展特别直播和线下活动。我们将更好地发挥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优势,让大家“听见”大湾区蓬勃发展的“声音”。
 
记者:5年来和大湾区之声一起成长,你如何理解大湾区之声开播的意义和使命?
 
陈星:5年来,大湾区建设稳步推进、硕果累累,我们在采访和报道中,也见证并记录了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一步步从蓝图走向现实,很有成就感。
 
我觉得对香港、澳门受众来说,大湾区之声是他们了解祖国内地的桥梁,对内地受众来说,大湾区之声也是他们了解香港、澳门的桥梁。《我们会更好》中有一句歌词我很喜欢:“我们会更好,能做彼此的桥,血脉的源流,汇聚相互的骄傲”。我们也会继续用心用情搭建好沟通的桥梁,讲好“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讲好新时代的湾区故事、中国故事。
 
☻ 
本文来源:中国电视报,
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