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台是实行中心制好?还是频率制好?

2025-03-07 17:27 中国播音主持网 行业热议

广播电台选择采用“中心制”还是“频率制”管理模式,需结合其发展目标、资源条件、市场环境和技术趋势综合判断。以下从多维度对比分析两种制度的优劣及适用场景:

制度特点对比

中心制(集中式管理)

架构特征:设立节目、技术、广告等职能部门,统一调配全台资源
 
内容生产:中央编辑部策划,各频率按定位分发内容
 
典型案例:BBC广播体系、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频率制(分权式管理)

架构特征:频率作为独立运营单元,拥有人财物自主权
 
内容生产:各频率自建团队,独立完成采编播全流程
 
典型案例:美国iHeartRadio旗下频道、上海动感101

二、优劣对比分析

三、数字化转型中的演变趋势

1. 技术驱动融合:5G广播(5G NR)和AI编播系统促使中心制向"中央厨房"转型,实现一次采集、多元分发
 
2. 用户需求变化:播客经济崛起要求频率制增强垂直领域运营能力,如喜马拉雅FM的频道合伙人模式
 
3. 商业模式创新:中心制更易开展跨频率广告打包销售,频率制在场景化营销(如车载音频)更具优势

四、选择建议

适用中心制场景

政策宣传导向型电台
 
资源有限的地方台

需要集中建设融媒体中心的情况

适用频率制场景
 
市场化程度高的音乐/交通频率
 
具备特色定位的专业频率(如古典音乐频道)
 
需要开展新媒体矩阵运营的机构
 
混合模式探索:江苏广播采用的"频率集群+共享中台",既保持各频率品牌个性,又通过技术中台实现内容复用和数据分析。

五、决策评估模型

建议从四个维度建立评分体系:
 
1. 战略定位(公共服务/商业运营)
 
2. 资源禀赋(资金/人才/技术储备)
 
3. 市场竞争(本地化程度/对手模式)
 
4. 转型需求(融媒体建设进度)
 
每种维度设置0-5分权重,总分倾向15分以上适用频率制,10分以下适合中心制,中间区间考虑混合模式。
 
当前行业数据显示,头部广播集团中64%采用改良型频率制,28%实行中心制,8%尝试平台化转型。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提升(预计2025年达60%),频率制的场景化运营优势或将进一步凸显。
 
☻ 

本文由中国播音主持网原创,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