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央视最帅男主播,艺考之路却很坎坷?

2020-06-23 17:30 播音主持指南 艺考日常

李泽鹏,1992年5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长治市,中国内地男主持人、作家。

 

2011年,李泽鹏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学院本科班。在中传四年的大学生活中,他不但在播音专业学习,还辅修了电视编导的双学位。

 

2012年,担任云南卫视早间节目《新看点》的主播 。2013年,参加“全国高校社团会长年会的主持人选拔”,获得第一名。2014年,担任湖北卫视新闻资讯节目《湖北新闻》的主播。2015年6月,担任CCTV-4新闻资讯节目《中国新闻》凌晨时段的实习主播。

 

网易曾经这样评价李泽鹏,“他是一个明明能靠脸吃饭,却非要走谐星路线的帅哥”,登上央视的舞台之后,李泽鹏帅气的脸庞和强大的专业实力立即就被大众所熟知,被人称为“央视最帅新晋男主播”。

 

之后,李泽鹏成为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交通广播的主持人、记者、品牌策划部副主任。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这位中传大师哥的亲口讲述,感受他从一个“平凡人”跨越到“不平凡人生”的难忘经历。

 

01.

 

我来自一个四线小城市,我们那里信息很闭塞,高一的时候我甚至以为考上高中就是人生的目标,根本不知道还需要考大学,也不知道大学是什么、有什么用,更不用提什么专业、艺考、播音了。

 

我文化课还不错,考上的省重点,当时在班里第三名,去了重点班。可是我们整个班能靠自己实力考出去的同学也就是全班前十。

 

有一天妈妈得到消息,知道学习艺术能够降分考大学,就问我“想去台前还是幕后”,我说“台前”,就开始了漫漫播音专业的求索之路。

 

李泽鹏和他的大学同学们丨图源本人微博

 

一开始我在当地一家艺术学校学习。这家艺术学校是综合性的,舞蹈、音乐、表演、播音都有,而且都是大班制,一个班100多人上课,所以说是学专业,其实就是玩,老师带着我们一起玩,吃饭、唱歌、排练、演节目,当时根本不知道我在学习的播音是什么,作为一个16岁的高中生当然像笼子里放出的鸟,越玩越欢,还觉得学专业真好,可以不用上课,可是文化课成绩却在不断往下落。

 

于是我就自己安慰自己:没关系,我们播音专业只需要三四百分就可以了。就这样玩着晃荡了一年,到了高二。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特别向往北京,我就想考北京的大学,可后来问了才知道,(当时)北京的播音院校只有两所——中传(中国传媒大学)女院(中华女子学院)而且专业课都很难考,文化课也很高。

 

当时我把我的梦想告诉我的专业老师,我说:“老师我想考北京”,老师说:“很难只有中传和女院”,我说:“那我就考这两个”,我清楚记得老师不屑的眼神说:“试试吧……”

 

其实我条件不算好,个子不是很高,声音也很漂,而且绵,还老爱梳爆炸头,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想像出来,总体感觉是个非主流(我们那个年代很流行)

 

而且我没什么才艺,从小唱歌五音不全,跳舞又不协调(中间讲个段子,当年考辽宁师范,我才艺唱了歌,唱完老师说,你不唱分更高~)可是不知道是不是受了那个专业老师刺激,我开始认真规划为的人生,我开始去了解播音、了解艺考、了解中传……

 

我金牛座,做事一直很执着,这可能是我性格里最好的一点。

 

当然,这也会吃亏,因为执着的背面就是固执、钻牛角尖、不懂变通。我离开了那个艺术学校,开始找老师上小课,一开始我找了一个据说是中传研究生的老师上课,上着上着,我发现老师不太负责,教的东西也前后矛盾,大概上了三个月,我开始想换老师,这时候另一个朋友把我介绍到了她的老师那里,这个老师很负责,可是教的内容总流于表面,后来我又陆陆续续换了很多老师。

 

 

不夸张的说,我们那个小城所有老师我都跟过,频繁换老师的缺点是:你的理论系统是混乱的,你专业是不扎实的,好处是:激发了我探究真理的心,我当时最纠结的就是:什么是胸腹联合呼吸,胸腹联合呼吸怎么练习,为什么每个老师说的不一样,教的也不一样呢?这个问题,直到大二,和学院老师交流完,我才在理论书中得到了正确的答案。

 

换着老师,我也快艺考了,当时是慌乱的,艺考服装、自备稿件、新闻、散文、才艺…我都还没有弄好,更要命的是我发现自己的专业陷入瓶颈,就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学,这时候一个师哥介绍我到北京集训,来了北京,我真是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门。

 

02. 

 

我在北京集训遇到很多好老师,他们教给我的不是播音技巧上的东西,而是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颠覆,这些颠覆让我真正认识到,原来播音是在做新闻,在传递信息。当我带着这样的想法回到小城,我发现自己和大家相比确实想法不一样了,而我的专业基础功,也是在这些老师帮助下,靠研究理论提高起来。

 

当时就是看着王峥老师的《语音发声科学训练》,我当时一页页看,一个字一个字念,不懂得我就上网查,终于一点点搞明白播音发声和普通话的理论,也解答了很多之前搞不懂的内容,自己的基础功便得到很大提高,以至于后来我特别迷恋播音发声和普通话的理论,我的本科毕业论文就是写《晋语长治小片语音研究》。

 

等我考进广院来,第一个就是找王峥老师在我那本看了两年的书上签字,王老师写到“请李泽鹏同学指正”。

 

 

慢慢的,我对自己的专业定位有了认知,我想给考官表达的是我更丰富的思考。

 

而我的缺点是语言的匮乏,基础功太差。于是从北京回来,每天早晨我都练声,记录下问题,其实当时已经有一个错误刊了,全是艺考的问题。而且每天练习十篇评论,每天播二十条新闻、分析学习两篇散文,因为镜头感不好,拉着姐姐给我用数码卡片机练习上镜,每天五条。

 

李泽鹏艺考时做的专业课笔记丨图源本人微博

 

就是在这个训练中我才发现自己差的好多,而那本语音发声给了自己太多力量,让自己一点点解决自己的问题。

 

其实我并不算最用功的,我们班很多考进来的同学都有类似的练习经历,我们班入学第一名更是比我的练习量还大两倍。

 

03.

 

按时间线,现在应该到艺考了。

 

说实在的,当时压力很大,因为我后期根本没怎么上过文化课,而且去北京花了不少钱,家里条件也一般,所以父母颇有微言,就想看看我最后成绩如何。

 

可就在我去艺考前两周,在机构模拟艺考时却考砸了,当时哭天抢地的,就是一个目标:我不活了,我也不考艺考了(~哈哈哈,现在看来好搞笑)。中间过程不说了,后来我就有了信仰,在信仰的支撑和家人鼓励下,我去参加了省联考,结果旗开得胜,拿了我们市第一,全省第二,当时真是有点飘飘然,整个人都变得开心了。

 

在省里的校考也是如鱼得水,甚至后面考的一个学校初试,老师不满意我的服装,我扭头就走了,根本没考复试。当时我一心想考中传,而且也觉得应该问题不大,于是过完年,信心满满去北京考试了。

 

 

当时就考了三个学校,中传、上戏、中戏。

 

先说中传,当然还是很紧张,虽然很认真的去做了准备。然后是上戏,在北京,三试连着考下来,自信心又在一点点增加,考到三试,就剩下男生女生各十人,而且那天发挥很好,老师在约谈时也嘱咐了几句,我就开心地没去考中戏复试。

 

但是,想告诉各位考生,不论何时,都不要觉得自己很牛,不要自以为是。当时我考中戏初试,特别得瑟,就想与众不同,初试自备稿件,我就和老师说想配乐,老师一口回绝,我心里还挺不爽。现在想想真为当年的幼稚感觉羞愧,不过我讲出来确实是想为各位提个醒,一定要低调做人,时刻不能翘尾巴。

 

后来就回家等结果,结果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上戏我拿了全国第五,中传却是一百多名。

 

当时安慰自己,没事就去上戏,上戏综艺最好了,而且还不用再努力文化课,玩两个月就能上好大学,于是剩下的两个月就睡过去了,没怎么学习。结果可想而知,高考把我睡了......

 

我们当年是估分报志愿,因为我平时月考都在500分左右,最差也在430,那年题难,我考完估了430分,就报了上戏,中间还和老师们确认过。于是开始规划自己的暑假生活,首先是学车,其次是旅游,再其次是购物。家里也觉得符合我平时成绩,就没多管我,可分数下来,我傻眼了,我只考了370多,差那年上戏分数线5分~最后我收到了成理广的录取通知书,噩梦就来了……

 

首先是家里对于我这三年的荒废展开了批判,从姥姥家的亲戚,到奶奶家的亲戚,甚至到高中学校老师们,都是在指责我荒废了学业,不应该学艺术,也不应该花那么多钱,还一事无成。而我一句话也无法辩驳,因为他们说的都对。

 

 

可我心里觉得,就是因为结果不好,你们说的才对,如果结果好,也许你们就不对。所以我笃定要复读!可是家里却态度坚决让我去成理广报道,去上大学,我不服,我不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水平,我尤其怀疑文化课分数,我后来还去查了分,当然没有查出什么。

 

最后的结果,就是父母服软了,他们同意我复读,给我找了学校。同学们,你们一定要记住,爸妈都是爱我们的,无论他们用哪种语言伤害我们,他们心里都是为我们考虑的。

 

04.

 

说到我决定复习,于是爸妈帮忙找了学校,还是原来的学校还是重点班,但班主任确是出了名的凶,经常打人而且不分男女,我上学以来基本没老师被打过,只有这个班主任打过我。

 

但我复读的心还是坚定的,可是周围的各种声音却不绝于耳,爸妈都想让我去成理广报到,一开始是“利诱”——爸妈说了很多“只要去上学就会有什么什么好处,成都城市也很好,而且上了大学就解放了”之类的话,后来发现不奏效,就开始“威逼”,每天骂我,说我懒,说我一无是处,文化课考的那么低,这两年都玩了,根本不可能回去原来的分数,甚至质疑我平时考试是不是作弊考来的,说完文化课又说艺术课,说中传考的那么差,就证明我没什么能力,上戏的名次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总之很多话很难听,也曾经击溃过我的心理防线,但我还是坚持住了,我每天早晨都是在骂声中醒来,晚上都是骂声中回到家。其实,现在想来,真的很理解父母的苦心,我当时在家里的表现确实是依旧不用功,可其实我在学校已经完全改变了。

 

 

我认识到了自己文化课的弱点,我也意识到了专业课的不足,我给自己做了规划:

 

因为知道自己数学差,文综强,语文平平,英语差,所以我列了一个提分计划,简单说就是,稳住文综优势,努力提高数学。做完规划后,我又做了更为详细的规划,即“五天计划”,每个五天计划都写好每科完成什么任务,写完哪些卷子看完哪些书。

 

当然我艺术课也没落下,我复读那年就没有学过艺术课,全靠自己拿着理论书自学自练自查自纠,等到了十二月份又去北京做了集训。当时,我深刻认识到文化课的重要性,在北京集训的时候,我拿着一本数学题,每天下了课就在教室里做数学题,也不吃饭就当减肥。

 

当时同学们都觉得我有点傻,每天做题,我在北京集训十天,除了上课,就是做数学题,录东西,十天结束后,我把立体几何那一章全部做完了。而且我在艺考前的半年学习中,特别注重框架的训练,我复习资料全部是自己列的知识构架图,也把这个方法推荐给大家,这样学习效率特别高

 

艺考前,我更是加大了专业训练强度,每天练声、录像、练新闻……慢慢的日子就一天天过去了,又快到了艺考的时候,那年的艺考我成竹在胸,但却并不骄傲,一切都觉得顺其自然,任何结果我都承认。我自己选好了自备稿件,看着10播本的照片我选好了面试服装,带着去年的才艺,我开始考试。

 

其实在省里的考试成绩并不如去年好,但我知道自己的目标就是中传,别的无所谓,大不了还去成理广,其实中间深圳大学让我特别感动,他们在考场认出了我是去年考生,并且告诉我今年一定报考他们学校,我当时一颗大石头终于落地,我想着终于会比去年结果好了。

 

当然为了考中传,我也做了很多准备,因为中传是坐着考,而我是大量站着的练习,生坐下来就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那段时间天天坐着录像,找镜头感。

 

但其实,我在第二年考中传复试时,评述非常差,感觉自己在考场里不知道说了点什么,自己的优势都没有发挥出来,当时一度郁闷,觉得肯定考不上了,就回去好好学习文化课了,可我在忐忑了两个月后,中传成绩出来,我开心地跳了起来,男生小圈,虽然名次不在前几名。

 

我想用杜宪老师鼓励我们的一句话“当你竭尽全力,神明自然降临!”也许就是天道酬勤,我“意外”的拿到了中传的合格证。

 

李泽鹏和老师在上专业课丨图源本人微博

 

接下来就是全力以赴学文化课了,还是恢复了“五天计划”,我记得最后一共做了12个五天计划,基本都完成了。后面学习的东西太多,五月份我中午就没回过家了,就在教室自习,晚上十一点半回家。

 

第二年高考完估分,我给自己估了480分。怀着忐忑的心情我报考了中传,但其实我当时和大家想法是一样的,我会不会被人挤掉,我会不会被黑幕黑掉,担心了一个多月,终于出了高考分,比估分要高,497分,达到了当年二本线,而且数学考了130,当时问了招生办,招生办说应该差不多,就慢慢等,又等了两周,终于在网上查到了录取消息。

 

这就是我复读的一年,其实波澜不惊,唯有更多的努力和更坚定的信心让自己坚持下来,所以加油吧少年们!

 

你还坚持着当初的播音梦想吗?

 

本文来源:网络 侵删
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