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印象分”怎么来?广院老师向你揭秘艺考打分内幕!

2022-03-29 04:00 播音主持艺考网 艺考日常

 

在上周,广院老师的文章广院阅卷老师告诉你,线上艺考你为什么没能通过!(通篇干货,看到就是赚到!)让很多艺考生获益匪浅,今天,老师在那篇的基础上, 又做了内容的延伸,着重提到了在艺考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以下为老师文章内容。

 

 

在个人行为学理论里有这样一个说法:第一次见面的印象会在八秒钟内建立。数据上的解释是,八秒印象占据了个人评估的80%。结合我上周艺考阅卷的实际经历,我觉得这个说法不无道理。于是,我把这部分内容以拾遗的形式,作为上篇发文的补充,分享出来,也算是对此次评阅工作的终结。
严格来说,一场严肃的高招考试,显然不能通过寥寥数秒来草率决定,必须要遵循评卷规范,科学、客观地完成各项流程。但在谈及“印象”一词时,主观性成分则会显著增加。历届考生在考前,都很喜欢就考官“印象分”的占比展开热烈讨论。可究竟怎么才能在开场就获取好的印象,可谓是众说纷纭。前几日阅卷结束后,评委们就此话题有过一些简单的讨论,谈的内容不多,但值得考生借鉴的干货不少,我详述于下。
首先是状态。视频面试时,状态太重要了。其实在受训阶段,教师们也都会特别在意提升学生的镜头前状态,即,要有“精气神”。那么在正式考试时,我们不妨把这个词的外延进一步扩充,不仅仅指代考生的气质、自信等精神面貌,还需要包含应试技巧、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甚至还要着眼于场景的陈设、灯光的布置,这几方是贯通的也是一体的。就拿这次评卷的真实案例来说,不少考生因为新闻稿件识读错误多,其考试状态以我们肉眼所及的速度变得紧张、慌乱,最后一溃千里,几乎未能完成考试。还有大量考生从头至尾顶着个大黑脸,或是话筒几乎无声,评委们只能面面相觑,让人扼腕叹息。
我觉得,学生们要明确一点,他们去展现积极主动、青春大方、专业自信的应试状态,这不仅仅和考生自身相关,这也和考官评阅时的整体状态息息相关,既关乎了老师们对考生的第一印象,也决定了对你之后的考试项目是否抱有期待。
其次,要做好“被快进”的准备。在如下情况时,考生录像容易被拖动进度条:

1、出现技术故障。我回忆了一下,因为画面问题被快进的情况并不多,比如学生们面光不足的大黑脸,虽然已经失去了面部细节,但评委们还是能耐着性子听声。但如果是音频方面出现故障,我们只能点选进度条,看看能否找到正常部分,否则只好跳到下一项目。
2、考生错误实在太多。这个容易出现在新闻稿件播读项目里,又更容易出现在稿件的前半部分。评委们在事后聊到这点时普遍认为,是否能正确区分文学稿件与新闻稿件在朗诵和播读上的不同,是否能保持一个中等偏上的稿件识读率,是判断一个考生是否具备学习播音专业的潜质的最基本要素。
3、留白太多。我在评述教学的第一课,必定会勉励学生要树立评述能力的底线——keep talking,这不单是评论能力的要求,从更长远来看,也是学生们期望攻克普通话一甲的说话环节的最基础要求。想要成为“会说话”这件事的高级玩家,流畅和通顺,是毫无争议的入门关。遗憾的是,这次,我亲眼目睹了不少考生,在评述考试中,把空白留给了我们,把遗憾留给了自己。可见,或是应试心态或是基本功训练,仍待提升。
经过此役,我由衷地感觉到,线上与线下考试确实有着太多不同。和一些人的感受不同,我反而觉得,艺考辅导教师对于线上考试而言,其参与度和指导的价值,要更强于线下考试,特别是那些有过一线从业经历的双师型教师,能够在镜头前的画面与声音表现、设备调适上,给出非常专业和中肯的建议,而这些往往都是艺考生们所不了解不熟悉或是会忽略的。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当我们在正确的方向上,做的愈细致入微,离成功也会愈加靠近。
说说你的读后感
☻ 
本文内容来源广院孺子牛(ID:gyrzn2020)
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